一、 概述
随着国家政策导向和实际需求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迈上高速发展轨道,相应的配套设施和部件的检测业务量也呈现出大幅上升的态势。现有的EMC实验室尽管拥有较为完备的检测设备和能力,但对于电动汽车的相关EMC检测标准而言尚不具备充电的测试工况条件,车辆在暗室内无法在充电状态下开展测试。本平台的建设将为电动汽车在电波暗室环境下搭建一套模拟充电的系统,从而覆盖电动汽车在该工况要求下的相关EMC测试项目,有能力为国家强制认证、企业研发、新标准的制定与验证等方面提供坚实的能力保障。
国家标准GB14023、GB/T18655、欧洲汽车法规ECE R10和相关整车研发企业的标准已经明确将插电式电动汽车的充电状态作为EMC的主要测试工况之一,考察其对外的电磁发射以及过程中的抗扰度性能。现有的10m法电波暗室缺乏相关的充电系统接口和握手通讯功能,无法满足基本的测试条件。因此,为了能够使实验室有能力开展电动汽车的EMC测试要求,将为10m法电波暗室设计一套传导式充电模拟平台,完全满足在EMC环境内使用的相关技术要求,不额外引入不确定性的传导和辐射干扰,也能够在遭受强电磁干扰照射情况下保持正常工作。
二、 标准要求
GB/T 18655-2018 《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こ翟亟邮栈南拗岛筒饬糠椒?/span>》
GB 14023-2011 《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こ低饨邮栈南拗岛筒饬糠椒?/span>》
GB/T XXXX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 2019-10-28版
ECE R10 Rev5 《关于就电磁兼容性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
GB/T 20234-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GB/T 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7930-2011/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三、 系统设计要求
根据EMC环境中对动力线和信号线的应用要求,结合电磁屏蔽环境中相关的本底要求,以电波暗室内部、电波暗室外部及两者的分界面来划分,DC充电系统的线路架构图如下:
直流充电系统架构图
在直流充电部分,直流充电系统进暗室,需要对充电直流电DC+/DC-/PE、辅助电源A+/A-、CAN线、CC1线进行处理,这些线既有模拟信号也有数字信号,处理的方式不同。为了达到**的方案,需要对充电桩控制回路和主控制器硬件电路和软件部分进行设计,以满足EMC实验室测试的需求。GB/T 18487.1-2015对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的需求如下图所示。
针对EMC实验室特殊的需求,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1) CC1信号。针对性设计充电桩的主控单元,修改硬件并且同步修改充电桩电气结构,并采用模拟光纤数字传输转换单元,通过光纤和暗室内部的CC1控制电路进行交互,实现控制导引。
2) CAN信号采用光电隔离的方式进行控制。
3) DC+/DC-;A+/A-。对直流充电和辅助电源均采用滤波器处理后进入暗室。
4) 充电桩结构:对充电系统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定制输出接口。根据暗室使用环境优化常规充电系统结构方案,提高可靠性。
四、 系统主要组成部件的配置及技术要求
l 特殊设计新能源电动车EMC发生器
将充电枪座与设备集成到一起,经过对耦合网络以及设备内部特殊设计,可直接通过设备前面板的充电枪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脉冲群、浪涌等设备的交直流测试。
l 特制屏蔽网络套件
为本部分特殊定制暗室内用于测试网络的屏蔽箱体。
整体箱体用材质为铝材。在屏蔽箱体的合适位置,根据实验室现场的多种电源和通讯接头,进行开孔和安装。箱体需要容纳充电系统与车辆通讯用光电转换器、人工电源网络和通讯用阻抗匹配器、以及相应的配电和散热设备。根据相关标准发展情况,在内部预留部件和线缆接头的安装空间,如阻抗匹配网络等。
另外在电源输出部分,电磁屏蔽分电箱的设计将用于对DC充电系统输出的充电端口实施功能线束的分离,并且能够实现实验室多个区域输出端口的自由切换。
l 通讯单元-光电转换器
本项目在整个系统设计将使用模拟信号光电转换器。它主要要承担的是充电系统中充电电源与车辆之间的低压信号的传递工作。
实现暗室内部和外部通过光纤的方式传递信号。该光电转换器需要成对使用,暗室内部也需要放置一台该设备,因此需要谨慎布置安装位置,必要时对其进行降噪和提高抗干扰性的处理。
所有使用到的转换器??橐缶哂屑偷牡绱疟镜自肷?,在30MHz~18GHz的频率范围内,测试电平应比CISPR22 ClassB所规定B级限值至少低10dB。在9kHz~6GHz的频率范围内(辐射骚扰测试、传导骚扰电流法测试、传导骚扰电压法测试),测试电平应比CISPR 25所规定Class5限值至少低6dB。